查看原文
其他

莞邑物语:第十八期 东江引水的“战地”生活

东莞展览馆 东莞展览馆 2019-11-21

1970年东江引水工程的工地(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提供)

看到这张场面壮观的老照片,是否回想起了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东江引水工程?是否回想起了那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激情岁月!

东江引水工程,1970年1月开始修建,从桥头镇建塘水闸至长安镇磨碟口水闸,全长102公里,沿河经14个镇区,出动民工最多时达30万人,场面浩大、影响广泛,是东莞水利建设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

>>左右滑动查看<<

东莞展览馆收藏着20世纪70年代东江引水工程建设时编制的《东江引水工程战报》、《工地战报》、《东莞县东江引水工程磨碟口水电闸工程施工计划表》以及当时参与东引工程亲历者的笔记,这些泛黄的纸张、工整的字体,记载了当时参与工程建设者的工作生活,这期的莞邑物语让我们跟随这些历史印记走进那时期的“战地”生活。

1970年5月28日

东江引水工程指挥部编《东江引水工程战报》

工地战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的一种革命宣传形式。这张《东江引水工程战报》是当时位于虎门太平镇的东江引水工程总指挥部出的战报,有着文革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鲜红的报头,红大字印着毛泽东语录:“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头版内容是围绕毛主席最新指示发布的理论性文章,紧跟是各地施工团对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及推进东引工程建设的坚定态度、鼓舞士气的表决性文章。当时有设投稿表彰制度,各地施工团为能获表彰也是踊跃投稿。

1970年6月10日长安指挥所编《工地战报》(细部)

东引工程长安指挥所编的《工地战报》,是长安公社自己办的战报,它沿用了总指挥部的战报格式:有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内容主要为东江引水工程长安指挥所下的各工地汇报学习新党章的成果文章,反映了当时以毛泽东思想带领工作、不畏困难开展工作的热情和斗志。 

1970年6月4日东引工程长安指挥所制的

《东莞县东江引水工程磨碟口水电闸工程施工计划表》,

上印有最高指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东莞县东江引水工程磨碟口水电闸工程施工计划表》

里的《磨碟口水电闸工程消费定额》,里面对需用材料、需用劳动力都做了详细计划,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从《东莞县东江引水工程磨碟口水电闸工程施工计划表》可以看出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重大项目调控资源分配都有很明确合理的计划制定。当时东江引水总指挥部有专业人员提前对工程进度进行制表,表格反映了每天东江引水工程具体的计划工作,对当时工作的地段、用的材料、数量都有明确的数字,提前发往公社然后发各地施工队认真执行。

>>左右滑动查看<<

长安公社咸西大队第五生产队知青端木达的个人笔记

端木达,1970年东江引水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他是当时东莞县长安公社咸西大队第五生产队的知青,担任东江引水工程长安公社的通讯员。据端木达先生口述,当时《工地战报》通讯员要求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属不脱产通讯员,他们白天在河段挖泥、挑泥,下午早做完劳动还要采访好人好事,赶稿投稿,晚上要编排报纸,对各生产队的通讯员报送的通讯稿进行编辑,还要写蜡版、印刷,经常工作到12点一身泥和衣而睡。第二天一早还得干农活,也是为了表现当时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当时《工地战报》印发给公社、总指挥部、每个生产队每期要印两百多份。

《长安公社咸西大队工作记录本》(1971年10月)是端木达私人笔记,它记录了端木达在参与东江引水工程建设时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自我修养学习的小记,还有围绕毛泽东思想开展的小品和相声创作作品的底稿。据端木达回忆,当年有多种形式宣传学习毛泽东思想,晚上8点《新闻联播》后有新的毛泽东思想传达,公社就会迅速组织大家集中学习;虎门镇有时会播放领袖活动的记录片,他们也会步行十几公里去看;有时半夜有新的毛主席指示,也会起床挑灯游行山呼万岁;作为宣讲员端木达还给农民夜校上课,创作编写了剧本进行文艺演出,组织宣传队排舞练歌;不过除了劳动和学习,知青生活也会有日常的快乐,休息时到公社墟上吃早粥,村里有人婚嫁的打闹,亲友们来探望时村民们的热情,都成为知青们珍贵的回忆。

1970年10月,东引主体工程竣工通水后,给沿河各镇的灌溉、排涝、饮水、发电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便利,工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参与此工程的民工、农民、知青们也回到了自己各自的生活岗位,他们为东莞水利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在东江引水工程建设中苦与乐的“战地”生活,也成为他们毕生难忘的记忆。

猜你喜欢

和唱众生 —— 陈永锵作品暨稼轩斫琴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